Web3 创业者经验分享:不要盲目追热点,要有前瞻性计划

栏目:解码web3作者:sleepy,WeirdoGhostGang 创始人来源:twitter发布:2024-06-25浏览:90569

如果你的目的是赚快钱,那就别来创业。

撰文:sleepy,WeirdoGhostGang 创始人

 

 

 

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和做调整,如今的Web3创业环境和我们开始做的时候变化巨大,经过多轮迭代之后我们的认知可能和最开始变得完全不一样。

本文从我的创业经历出发向大家分享10个Tips,希望对创业中或者想来Web3创业的人有所帮助。

 

 

想赚快钱不如当黑客或者炒币,别来创业

如果你的目的是赚快钱,那就别来创业。站在我自己的角度来说,这个行业的污名太多了;站在你的角度来说,比创业赚钱快的方式太多了。

当黑客或者炒币是赚钱最快的,难点在于你必须要学习。做黑客不用多说,你要懂技术;炒币属于是那种准入门槛很低、赚钱门槛很高的工作。如果你什么都不懂只是随手操作就能赚钱的话只能说是你运气好,但如果你想认真地把它当作一种理财赚钱的手段的话,需要学习一些金融知识、二级交易知识以及对一些项目进行深度分析,做价值投资或者情绪投资都需要依据。

创业是一个复杂得多的事情,你需要考虑合规、组建团队、发展规划、资金投入等等,并且你必须要知道创业成功的概率是低于1%的,本来就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

当然如果你的目的不是做成功一个项目,而是想快速Rug-Pull,我认为这篇文章劝不动你,只能跟你说现在圈里大家都没钱了,没得割。

 

自下而上做项目的红利期已经过了

在我们刚刚开始的阶段,行业流行着一个说法是:Web3项目应该自下而上生长,先有社区然后由社区一起决定之后该怎么发展。

在这里我可以很明确地和各位读者讲,时至今日,如果还在用这种说法,大概率是团队本身没想清楚后续的发展规划。

其实,我认为当初会流传这样的说法是人们对Web3创业公司和DAO的混为一谈所致,而且长期以来行业内对于在Web3创业应该选择公司化运营还是DAO模式运营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如果不公司化运营则会严重影响效率,而不采用DAO模式的话又会担心得不到社区的支持。其实我一直觉得很多在圈内被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内容是已经在Web2得出过结论并且得到验证的,比如这个问题完全可以拿早期的小米来作为参考。

 

 

别想抓热点,要有前瞻性

这里指的是在创业方向上的选择,而非市场营销方向。

Web3热点迭代的速度远超其他行业,牛市甚至可能一天一个新故事,熊市可能比较惨,没有故事可讲。完全虚拟的产业最适合讲故事,除非你有一个执行力极强的技术团队并且你能在每一波热点的最初期就发现它,否则你不可能抓住热点推出一个产品,而且你还要考虑到它可能很快过气,你的投入性价比会很差。

因此你需要对于行业以及宏观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不要做趋势创业者,而是要始终坚定你所看好的方向,等待热点找上门来。

 

行业基因决定了在圈子里做不成「消费」

这一点我们共勉。如果你想做消费类的赛道,就别把自己定义成Web3项目,也别花太大精力在这个圈子里。

其实得出这个结论和我们在做的事情强相关,也正是我们在做的事情推动我朝这个方向思考并得出这个结论。

前段时间发现一家做消费赛道的项目停止运营了,于是便让团队小伙伴去取经,得到的反馈是「付费意愿低」。这其实也给曾经的另一个圈内很多人讲的故事证伪了。

为啥这个行业很难做消费赛道呢?大学实习的时候我曾经在新消费品牌工作过一段时间,简单和大家做个分享,可能描述的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是大家Get到我想表达的点就够了。

一件商品卖出去的大概流程是这样的:用户看到-感兴趣-点进商品详情-下单,每一步都会有绝大多数的用户不会进入到下一个步骤,而从「看到」到「下单」的转化率如果能达到万分之五,就说明是一件非常好卖的商品了,从品质、设计再到价格来看这件商品都是非常优秀的。

Web3人也是人,也跳脱不出这个客观规律,但Web2的大漏斗有上亿人,Web3的真实活跃用户数才有多少。所以与其说是这个圈子的人「付费意愿低」,我更倾向于理解成「活跃用户数太少」。

读到这里可能你会疑惑:「不是说Web3更容易让用户变成忠实粉丝吗?」让我们看看这个观点是如何形成的。

其实这个观点最初的意思是说,你可以通过NFT的发售快速聚集起一个社区,理想状态下社区成员为了让NFT价格上涨会主动建设社区、主动做宣传、主动CX,于是有的人便认为这就是「忠实粉丝」。但其实这是Web2词语在Web3语境下的错误挪用。

「消费」是希望把粉丝喜欢的、需要的商品售卖出去,底层逻辑是「喜欢」与「需要」,而Web3一旦加入了金融产品的属性便很容易让创业团队做出错误的判断,你以为他是真的喜欢,可他只是想找人来接盘。而如果你都无法了解到你的用户最真实的态度,这将会成为一个致命的问题。

所以在Web3方面倒不如就好好发挥其金融产品的属性,在你实现盈利之后回馈你的社区,无论是合法地「分红」还是进行Token的回购都可以。

所以读到这里我想我们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要在Web3资本化之后去赚Web2的钱。之后就非常清楚了,钱从哪里来就要做哪里的市场、就要针对哪里进行在地化的改变,就像你不能用打日本市场的策略去打欧美市场一样。如果你要从Web2赚钱,那么每天参加Crypto的Twitter Space、参加Web3线下峰会就意义不大了。

 

不要迷信任何KOL、项目方、资本

我个人就是项目方,也是小KOL,也在资本工作过,这一点是从我自己的经历出发很真诚的建议。

为了自己出货喊人来接盘的那种太多了,本文不再细说。

而一些比较「正面」的KOL、项目方、资本的观点也不可以迷信。作为创业者,你需要对于市场现状及未来有属于自己的清晰的判断,你可以把他们的观点当作补充,但是一定要把这些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观点,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你是在给自己创业,而不是给KOL、项目方、资本打工。

 

别把Web3 Native当成充分必要条件,很多时候它甚至都不是必要条件

之前在一篇文章里写过:「我们Web3人是不是太看得起Web3了。」

Web3 Native现在看来还重要吗?从创业、工作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完全不重要。

以前我们强调Web3 Native(Crypto Native)其实更像是给自己贴个标签,标榜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是很早就接触这个行业的,更多的目的是展示自己的不同。

这个我们人为设置的门槛很多时候挡住了想进圈的人,也让圈内人逐渐与世界脱钩。

以前见过很多团队自称最大的优势是Web3 Native,而原生性到底给他们带来了哪些优势却又说不出来;也见过很多社区对外BD时讲社区活跃用户有几百人,而我家楼下的一个火锅店满员的食客群就有十几个;前段时间我们团队招聘,面试了几十个人,明显感觉Web2出身的面试者平均能力更高。

以前圈里人瞧不起「大厂出身」,但能经得起Web2打磨的人大概率是有自己的工作方法论的,成熟的方法论和对Web3的熟悉程度哪个更重要?我希望二者兼备,但如果只能二选一我一定会选择前者,坦白讲我不认为如今Web3有哪些东西是只有Native才能学会的。

 

市场营销更加重要

之前看人把这个行业比做一个娱乐圈,我认为很准确。

其实任何行业做市场营销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只不过由于我们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市场营销难度变得更大,24小时不间断的交易市场、不停更迭的热点事件、跨文化的Meme……创业团队需要在市场营销环节下更大的功夫来持续吸引注意力,而且,千万别把做数据和做营销划上等号。

 

要根据业态选择跳出「Web3自嗨圈」或是顺应Web3情绪

Web3常常自嗨,我想这是个不用论证的事情。

那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做选择,其实还是要看你想从哪里赚钱,这其实并不意味着你选择A即为不尊重B,毕竟做生意不是做慈善,你总要选一个更合适的赛道作为开始。Web3独特的魅力在于,这里经常迸发出和宏观相悖的情绪,这句话其实和「自嗨」是一个意思,创业者需要根据自己公司到底是做啥生意的来选择,是跳出自嗨圈还是顺应市场情绪赚情绪的钱。

两条路都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前者意味着你会进入一个更卷的环境,你需要从Web3这个武器库里选择趁手的兵器打出差异化;后者则意味着你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发现、踩准市场情绪,引导情绪走向而非被市场情绪牵着鼻子走。

 

减少无效社交

这是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做的事情,作为创业者,每天在工作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繁重且琐碎的,不像打工人可以专注在某个细节,也不像自由职业者(KOL、全职炒币者等)拥有大段时间自由支配。

你需要确保工作正常推进、公司正常运营,并且你的认知要不断提升,确保走在行业前端。种种事情叠加在一起,留给你去社交的时间几乎是没有的。所以,在公司做大之前,记住你的一举一动都要为了某个目的。虽然我很提倡为了更可持续发展需要劳逸结合,但是既然来创业就要做好当工作狂的准备。

 

每天/每周找时间跳出信息茧房

以前我总习惯一直泡在Web3的信息里,无时无刻不在刷推特、听Space……生怕错过哪些消息。

但是一段时间下来我并没有感觉到有哪些额外收获,反倒是自己被困在了Web3信息茧房中,Web2的各种事情常常隔一周才了解到,远远落后于身边的朋友。我意识到这其实是个危险的信号,无论是Meme、新闻、经济形势、潮流趋势、商业模式,作为创业者都不能落下,「自嗨」倒是还好,「落后的自嗨」太可怕了。我就有过类似的经历,团队讨论时有时候会提出一些自认为非常巧妙的想法,会后做进一步调研时就会发现这其实是Web2领域某家公司早就玩过的,或者很多我们认为很有趣的东西从数据角度来看是大众并不感兴趣的。

原文链接:https://twitter.com/sleepy0x13/status/1699637014730277322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本网站部分推送的文章内容未及时与原作者联系,在已知出处的情况下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与付出!
广告位不存在!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