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创业者: Web3的商业周期、规律和机会

栏目:解码web3作者:HashKey Capital邓超来源:科技资本论发布:2023-06-22浏览:93831

Web3创业今年是一件很时髦、代表趋势的事,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很多互联网大厂的年轻人纷纷辞职,投身web3。但最近也有不少人觉得web3实在太难了,可能撑不下去了,又开始考虑重回web2找工作。

 

华人Web3创投社区万物岛ThreeDAO最近邀请了万向区块链旗下投资基金HashKey Capital负责人邓超,给创业者做了一场分享。

 

邓超从五个方面对web3创业进行了拆解:

 

1、web3目前的基本面分析;

2、web3的商业周期、规律和机会;

3、web3创业和web2有什么不同?web2的经验打法还有效吗?

4、华人在web3有什么机会?

5、web3项目如何融资?

 

一、Web3的基本面

 

web3到底是什么?做技术的看到的是分布式,做商业的看到更多是控制权、所有权。
我们团队经过实践和研究,认为web3跟web2有四个层次的不同:
第一,底层技术是去中心化,准确来说,应该是分布式。以前机房由一个公司提供,现在分散了,很多人参与。
第二,web3应用都有金融属性,从比特币开始,就跟互联网有很大的不同。互联网更多是技术属性,后来才有商业属性,到支付宝、微信支付时才有了金融属性,但区块链从一诞生开始就是金融属性。
第三,区块链的商业模式因为底层技术的差异,跟互联网也有很大差异。
第四,治理权,即用户和平台之间的关系。互联网的应用,用户按平台的规则来走,平台制定规则,控制所有的一切,包括用户的数据。
而web3的天平慢慢倾向用户,web2的账户是你要向平台申请,而web3是你授权平台可以连接你的钱包。用户对平台的方向是有发言权的,在DAO上,你对一个组织是有发言权、决定权的。
我们把web3的投资分成四个板块:
第一,L1,公链
第二,中间层
第三,应用层,现在大家谈论最多的是GameFi、DeFi;
第四,加密金融。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跟传统金融相平行的加密金融层,底层有基础设施,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交易所,托管服务等。然后是金融服务,借贷、交易、资产管理,跟传统金融很像,但本质上有很大区别。比如借贷,不需要通过中介,而是通过协议直接借贷。
只要用过的人,就知道比传统银行的效率要高多少,用过数字资产金融服务的人不会愿意再回到传统金融。就像用了支付宝,就不会再回到纸币时代一样。
Web3目前大概处在互联网的2000年左右,都还很早期。
首先,底层技术模块已成形,但没到可以大规模商业应用的阶段,大家诟病的TPS还不够,没法达到支付宝高峰期每秒20万笔的能力。
其次,商业应用已经开始探索。大家只看到GameFi、DeFi,但其实跟传统商业结合的,跟数据溯源相关的、跟供应链相关、跟支付相关的,大批应用应运而生,链上应用已经上十万。
全球区块链用户超过3亿,Coinbase去年底做过KAC验证的用户有1.03亿,加上没做过验证的,保守估计3个亿。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web3跟2000年的互联网一样,都经历了一个资产泡沫的破灭,比特币从6.9万美元跌到不到2万,很大的撤幅,跟上一轮一样,跌幅八九十,泡沫破灭,开始回归理性,开始酝酿下一个阶段。

 

二、商业周期和赛道机会

 

从2014年进入区块链至今,我一共经历了三个周期。每个周期都是先有价格,然后是兴趣,然后有idea,然后是开发,然后炒作。
2015年的周期就是ICO,大家对它持一致否定,我认为不对。ICO是项目融资的一个创新,因为没有监管,才被一些想赚快钱的人弄得乌烟瘴气。ICO之后沉寂了几年,出现有各种O。最近出现大规模的DeFi、NFT,围绕链上资产的热潮。
每个周期结束后,就算在周期的低位,与上一个周期比,从技术成熟度、应用数量、用户数量、链上资产的规模,都有一个量级的增长。虽然有泡沫的出现与破灭,整体在螺旋上升,应用的赛道、领域在不停更迭,演进。
被市场认可的,在下一个周期继续;不被市场认可的,在下一个周期就被淘汰了。
举个例子,DeFi并非这个周期才出现的,早在2015年就有了,当时没这么火热。当时链上资产只有1亿、几亿美元级别,分散在几百万、几千万用户手中,一个人几千、几万美元,没什么金融需求。
到了上一个周期,一些标志性事件让大家发现,资产放在中心化交易所里不安全,于是一大批资产从中心化的交易所转到链上,链上资产从十亿美元级别涨到千亿美元级别。当千亿美元资产聚集在一起,就有了各种金融需求,有交易的需求、有借贷的需求,资产管理的需求,于是衍生出各种金融模式。
NFT也是上一个周期就有的,当时是把线下的艺术品转到链上,甚至为了吸引人,把线下的艺术品烧掉。但这一轮更是链上原生的艺术品。
DID原来只是注册一个钱包,但现在是从各种视角把你的行为聚集在一个载体上,变成你的手机、银行账户、社交平台。
任何一个行业发展都会经历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术思维,在实验室里把这个东西想出来。第二个阶段是极客思维,把这个东西捣腾出来就算数,中本聪把比特币捣腾出来,就功成名就了。第三个阶段是工程师思维,就是要把产品跑得很好,工程上不能出错。工程师上面是产品思维、用户思维,再往上还要把公司做大,要有业务思维。
2015年之前,区块链是极客思维。现在从工程师思维的角度,也还不完善。以前极客阶段面临的是百万千万级的用户,后面将是上亿的用户。比如以太坊升级之后,现在的路线图能不能实现,需要更多有技术实力的人加入。
再往上的商业层面,有很多的探索,游戏、社交等等,很多的机会。
Web3的核心是,要把web2忘掉,先看看web3应该怎么做,然后再把web2的成功经验引入进来。
举个例子,大家可能都面临的问题,就是数字钱包。如果你用过metamask、imtoken,一定都有一种心惊胆战的经历。我在2014年用这些应用时,每一步操作都是步步心惊,你要抄24个助记词,藏在家里,不能被人发现,还生怕手机出问题,被人看见。这个经历跟我小时候学电脑很像,当时我们是在电教室,老师教我们怎么敲dos命令行,教我们哪个是开机、哪个是关机,但现在开关电脑只要点一下。
现在的区块链应用还是设计给工程师用的,但用户不要这些东西,我们理想中的钱包很简单:你不要告诉我助记词,我只要设置一个密码,你把最复杂的东西隐藏在下面,底层的那些技术保障做好就行了。
现在区块链的用户进入门槛太高了,用户体验是这个行业很缺的。
另外,专业化的机构怎么进入区块链。在国外,有数字资产托管的银行已经有很多,但在亚洲还没有。在链上观察数据,达到类似彭博、万得这样的数据机构都还没有。

所以说,链上的基础设施还处在很初级的阶段。很难一概而论哪个赛道机会多,我只能提供一个框架,供大家做参照。

 

三、web3创业和web2有什么不同?

 

Web3创业跟传统创业有什么不一样?
传统互联网公司或其它领域的公司,一个创始人从脑子里有一个idea,到做成产品,推到市场并获得反馈,需要多长时间?基本上都要先写商业计划书、注册公司、募资、建团队、买设备、做开发、做推广,再获得市场反馈,至少要6个月时间,这已经算很快了。
但一个区块链的创业公司是什么样呢?如果你有一个想法,可以写个白皮书,把代码框架写出来,不用注册公司,不用买设备,因为开发平台都是开源的,用电脑接入平台就有了。你也不用招人,只要你的想法有意思,自然会有人来,以太坊上几十万上百万的开发者,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地工作。推广也可以在社区里做,天然几十万上百万的用户就在这里,很快就能得到反馈。
而且用户反馈是实时的。如果你技术不好,很快就会被人黑。Web2产品,从产品出来到被黑客黑,被技术人员挑战,没有这么快。而如果你的web3产品机制设计,商业模式设计不好,你马上会被薅羊毛薅得没有了。
从融资的角度来说,区块链的融资不像传统互联网那么依赖VC。社区的属性很强,我们反而不喜欢一个项目由某个或某几个机构过多地主导,尤其某一个参与方超过50%的时候,在区块链里叫51%攻击,意味着你可以作恶,你可以企图去操纵一些东西。
我曾经潜入一些Web2的创业者讨论群,大家讨论的都是控制,千万不要过早丧失控制权。但web3相反,创始人控制得越多,在社区的威信越低。比如以太坊的创始人Vatalik在以太坊的占比只有个位数,低于5%,整个以太坊基金会持有也不超过10%。还有一大批公链,创始人的持有率都非常低。
从产品设计上,平台和用户的关系来说。做传统游戏的会批评web3游戏贼难用,用户体验贼差,但web3会批评web2你就把我当氪金机器,平台赚了钱,要跟我分,利益要一致。
Web2很容易二元对立,你有了,我就没有了。但web3要共建共享,这是产品设计上很大的不同。

Web3的推广可以用空投,有人认为空投是发币,但其实是把项目的所有权让渡出来,你可以理解为这就是传统的项目推广费,以前是从资产负债表中拿出来,现在是从所有权中拿出来。

 

 

四、华人在web3有什么机会?

在区块链的发展史上,亚洲和华人的团队一直控制着超过70%的世界。直到现在,在挖矿产业,华人至少还控制着30-40%,只是这些人不在中国而已。
大家对挖矿也有一定的误解,挖矿不是在白白地消耗电力,其实它准确的名字是为区块链的底层运算提供能力,英文叫mining,在中文就翻译成了挖矿。
区块链的很多名词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包括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不是货币,是资产,它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比特币、以太坊,它就是货币的属性;第二类是绝大部分,token,你投资了一个区块链项目,它就是你的受益凭证;第三类是NFT,非标准化的数字资产。
除了挖矿,矿机公司,华人占90%以上。全球前十大交易所,华人是创始人的有五六家。Web3的华人投资机构就更多了,只是大家比较低调。
但我们要客观地面对一个现实,华人擅长的是需要执行力很强、需要落地的领域,商业化是我们最强的地方。但在底层思维和创意方面,西方的创业者更强,尤其是底层链的机制设计。
区块链前面几个周期都在做技术、底层,接下来就如肖总所说,将进入区块链应用爆发的阶段,华人的团队是很有竞争力的。

尤其那些有传统金融、技术、社交媒体经验的人,既有商业化的经验,又懂web3的底层逻辑,可以说是前途无限。到web3商业应用的阶段,随着更多web2的人进入,我们的优势更加明显。

 

 

五、Web3项目怎么融资?

 

区块链曾经出现过一段去VC化的现象,很多项目不要VC的钱,众筹就行了。Web3项目融资的次数比web2少,但参与的机构更多,这也是现实。
一个项目在种子轮的时候怎么来融资,具体要看项目的情况,如果你是偏社区的,你可以就在社区里募资,空投token,把用户群体吸引过来,当你的token有价值的时候,就会有价格,资金就会进来。
如果你做的项目偏商业的,最好采用股权融资

我们过去做的投资70-80%都是token融资,股权融资只占20-30%。但现在股权融资的项目越来越多,因为越来越多的项目在向应用方向走。做应用就要跟现实世界打交道,比如你的应用需要地推,地推的供应商肯定要跟一个公司打交道,而不愿意跟基金会打交道,那你就需要一个公司主体。

声明: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Web3创业今年是一件很时髦、代表趋势的事,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很多互联网大厂的年轻人纷纷辞职,投身web3。但最近也有不少人觉得web3实在太难了,可能撑不下去了,又开始考虑重回web2找工作。

 

华人Web3创投社区万物岛ThreeDAO最近邀请了万向区块链旗下投资基金HashKey Capital负责人邓超,给创业者做了一场分享。

 

邓超从五个方面对web3创业进行了拆解:

 

1、web3目前的基本面分析;

2、web3的商业周期、规律和机会;

3、web3创业和web2有什么不同?web2的经验打法还有效吗?

4、华人在web3有什么机会?

5、web3项目如何融资?

 

一、Web3的基本面

 

web3到底是什么?做技术的看到的是分布式,做商业的看到更多是控制权、所有权。
我们团队经过实践和研究,认为web3跟web2有四个层次的不同:
第一,底层技术是去中心化,准确来说,应该是分布式。以前机房由一个公司提供,现在分散了,很多人参与。
第二,web3应用都有金融属性,从比特币开始,就跟互联网有很大的不同。互联网更多是技术属性,后来才有商业属性,到支付宝、微信支付时才有了金融属性,但区块链从一诞生开始就是金融属性。
第三,区块链的商业模式因为底层技术的差异,跟互联网也有很大差异。
第四,治理权,即用户和平台之间的关系。互联网的应用,用户按平台的规则来走,平台制定规则,控制所有的一切,包括用户的数据。
而web3的天平慢慢倾向用户,web2的账户是你要向平台申请,而web3是你授权平台可以连接你的钱包。用户对平台的方向是有发言权的,在DAO上,你对一个组织是有发言权、决定权的。
我们把web3的投资分成四个板块:
第一,L1,公链
第二,中间层
第三,应用层,现在大家谈论最多的是GameFi、DeFi;
第四,加密金融。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跟传统金融相平行的加密金融层,底层有基础设施,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交易所,托管服务等。然后是金融服务,借贷、交易、资产管理,跟传统金融很像,但本质上有很大区别。比如借贷,不需要通过中介,而是通过协议直接借贷。
只要用过的人,就知道比传统银行的效率要高多少,用过数字资产金融服务的人不会愿意再回到传统金融。就像用了支付宝,就不会再回到纸币时代一样。
Web3目前大概处在互联网的2000年左右,都还很早期。
首先,底层技术模块已成形,但没到可以大规模商业应用的阶段,大家诟病的TPS还不够,没法达到支付宝高峰期每秒20万笔的能力。
其次,商业应用已经开始探索。大家只看到GameFi、DeFi,但其实跟传统商业结合的,跟数据溯源相关的、跟供应链相关、跟支付相关的,大批应用应运而生,链上应用已经上十万。
全球区块链用户超过3亿,Coinbase去年底做过KAC验证的用户有1.03亿,加上没做过验证的,保守估计3个亿。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web3跟2000年的互联网一样,都经历了一个资产泡沫的破灭,比特币从6.9万美元跌到不到2万,很大的撤幅,跟上一轮一样,跌幅八九十,泡沫破灭,开始回归理性,开始酝酿下一个阶段。

二、商业周期和赛道机会

 

从2014年进入区块链至今,我一共经历了三个周期。每个周期都是先有价格,然后是兴趣,然后有idea,然后是开发,然后炒作。
2015年的周期就是ICO,大家对它持一致否定,我认为不对。ICO是项目融资的一个创新,因为没有监管,才被一些想赚快钱的人弄得乌烟瘴气。ICO之后沉寂了几年,出现有各种O。最近出现大规模的DeFi、NFT,围绕链上资产的热潮。
每个周期结束后,就算在周期的低位,与上一个周期比,从技术成熟度、应用数量、用户数量、链上资产的规模,都有一个量级的增长。虽然有泡沫的出现与破灭,整体在螺旋上升,应用的赛道、领域在不停更迭,演进。
被市场认可的,在下一个周期继续;不被市场认可的,在下一个周期就被淘汰了。
举个例子,DeFi并非这个周期才出现的,早在2015年就有了,当时没这么火热。当时链上资产只有1亿、几亿美元级别,分散在几百万、几千万用户手中,一个人几千、几万美元,没什么金融需求。
到了上一个周期,一些标志性事件让大家发现,资产放在中心化交易所里不安全,于是一大批资产从中心化的交易所转到链上,链上资产从十亿美元级别涨到千亿美元级别。当千亿美元资产聚集在一起,就有了各种金融需求,有交易的需求、有借贷的需求,资产管理的需求,于是衍生出各种金融模式。
NFT也是上一个周期就有的,当时是把线下的艺术品转到链上,甚至为了吸引人,把线下的艺术品烧掉。但这一轮更是链上原生的艺术品。
DID原来只是注册一个钱包,但现在是从各种视角把你的行为聚集在一个载体上,变成你的手机、银行账户、社交平台。
任何一个行业发展都会经历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术思维,在实验室里把这个东西想出来。第二个阶段是极客思维,把这个东西捣腾出来就算数,中本聪把比特币捣腾出来,就功成名就了。第三个阶段是工程师思维,就是要把产品跑得很好,工程上不能出错。工程师上面是产品思维、用户思维,再往上还要把公司做大,要有业务思维。
2015年之前,区块链是极客思维。现在从工程师思维的角度,也还不完善。以前极客阶段面临的是百万千万级的用户,后面将是上亿的用户。比如以太坊升级之后,现在的路线图能不能实现,需要更多有技术实力的人加入。
再往上的商业层面,有很多的探索,游戏、社交等等,很多的机会。
Web3的核心是,要把web2忘掉,先看看web3应该怎么做,然后再把web2的成功经验引入进来。
举个例子,大家可能都面临的问题,就是数字钱包。如果你用过metamask、imtoken,一定都有一种心惊胆战的经历。我在2014年用这些应用时,每一步操作都是步步心惊,你要抄24个助记词,藏在家里,不能被人发现,还生怕手机出问题,被人看见。这个经历跟我小时候学电脑很像,当时我们是在电教室,老师教我们怎么敲dos命令行,教我们哪个是开机、哪个是关机,但现在开关电脑只要点一下。
现在的区块链应用还是设计给工程师用的,但用户不要这些东西,我们理想中的钱包很简单:你不要告诉我助记词,我只要设置一个密码,你把最复杂的东西隐藏在下面,底层的那些技术保障做好就行了。
现在区块链的用户进入门槛太高了,用户体验是这个行业很缺的。
另外,专业化的机构怎么进入区块链。在国外,有数字资产托管的银行已经有很多,但在亚洲还没有。在链上观察数据,达到类似彭博、万得这样的数据机构都还没有。

所以说,链上的基础设施还处在很初级的阶段。很难一概而论哪个赛道机会多,我只能提供一个框架,供大家做参照。

三、web3创业和web2有什么不同?

 

Web3创业跟传统创业有什么不一样?
传统互联网公司或其它领域的公司,一个创始人从脑子里有一个idea,到做成产品,推到市场并获得反馈,需要多长时间?基本上都要先写商业计划书、注册公司、募资、建团队、买设备、做开发、做推广,再获得市场反馈,至少要6个月时间,这已经算很快了。
但一个区块链的创业公司是什么样呢?如果你有一个想法,可以写个白皮书,把代码框架写出来,不用注册公司,不用买设备,因为开发平台都是开源的,用电脑接入平台就有了。你也不用招人,只要你的想法有意思,自然会有人来,以太坊上几十万上百万的开发者,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地工作。推广也可以在社区里做,天然几十万上百万的用户就在这里,很快就能得到反馈。
而且用户反馈是实时的。如果你技术不好,很快就会被人黑。Web2产品,从产品出来到被黑客黑,被技术人员挑战,没有这么快。而如果你的web3产品机制设计,商业模式设计不好,你马上会被薅羊毛薅得没有了。
从融资的角度来说,区块链的融资不像传统互联网那么依赖VC。社区的属性很强,我们反而不喜欢一个项目由某个或某几个机构过多地主导,尤其某一个参与方超过50%的时候,在区块链里叫51%攻击,意味着你可以作恶,你可以企图去操纵一些东西。
我曾经潜入一些Web2的创业者讨论群,大家讨论的都是控制,千万不要过早丧失控制权。但web3相反,创始人控制得越多,在社区的威信越低。比如以太坊的创始人Vatalik在以太坊的占比只有个位数,低于5%,整个以太坊基金会持有也不超过10%。还有一大批公链,创始人的持有率都非常低。
从产品设计上,平台和用户的关系来说。做传统游戏的会批评web3游戏贼难用,用户体验贼差,但web3会批评web2你就把我当氪金机器,平台赚了钱,要跟我分,利益要一致。
Web2很容易二元对立,你有了,我就没有了。但web3要共建共享,这是产品设计上很大的不同。

Web3的推广可以用空投,有人认为空投是发币,但其实是把项目的所有权让渡出来,你可以理解为这就是传统的项目推广费,以前是从资产负债表中拿出来,现在是从所有权中拿出来。

四、华人在web3有什么机会?

 

在区块链的发展史上,亚洲和华人的团队一直控制着超过70%的世界。直到现在,在挖矿产业,华人至少还控制着30-40%,只是这些人不在中国而已。
大家对挖矿也有一定的误解,挖矿不是在白白地消耗电力,其实它准确的名字是为区块链的底层运算提供能力,英文叫mining,在中文就翻译成了挖矿。
区块链的很多名词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包括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不是货币,是资产,它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比特币、以太坊,它就是货币的属性;第二类是绝大部分,token,你投资了一个区块链项目,它就是你的受益凭证;第三类是NFT,非标准化的数字资产。
除了挖矿,矿机公司,华人占90%以上。全球前十大交易所,华人是创始人的有五六家。Web3的华人投资机构就更多了,只是大家比较低调。
但我们要客观地面对一个现实,华人擅长的是需要执行力很强、需要落地的领域,商业化是我们最强的地方。但在底层思维和创意方面,西方的创业者更强,尤其是底层链的机制设计。
区块链前面几个周期都在做技术、底层,接下来就如肖总所说,将进入区块链应用爆发的阶段,华人的团队是很有竞争力的。

尤其那些有传统金融、技术、社交媒体经验的人,既有商业化的经验,又懂web3的底层逻辑,可以说是前途无限。到web3商业应用的阶段,随着更多web2的人进入,我们的优势更加明显。

五、Web3项目怎么融资?

 

区块链曾经出现过一段去VC化的现象,很多项目不要VC的钱,众筹就行了。Web3项目融资的次数比web2少,但参与的机构更多,这也是现实。
一个项目在种子轮的时候怎么来融资,具体要看项目的情况,如果你是偏社区的,你可以就在社区里募资,空投token,把用户群体吸引过来,当你的token有价值的时候,就会有价格,资金就会进来。
如果你做的项目偏商业的,最好采用股权融资

我们过去做的投资70-80%都是token融资,股权融资只占20-30%。但现在股权融资的项目越来越多,因为越来越多的项目在向应用方向走。做应用就要跟现实世界打交道,比如你的应用需要地推,地推的供应商肯定要跟一个公司打交道,而不愿意跟基金会打交道,那你就需要一个公司主体。

声明: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nfkZ7ErGQRrlnTB5hvYn9Q

主讲人:HashKey Capital邓超

整理&来源:科技资本论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本网站部分推送的文章内容未及时与原作者联系,在已知出处的情况下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与付出!

广告位不存在!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